八宝粥为何不叫七宝粥、九宝粥?
郑州小吃培训学校 | 2016-11-23
八宝粥
阅读:69
腊月初八那天,民间总是有吃“腊八粥”的风俗,因为每个地方的产物和主要粮食不一样,所以这八宝也是不一样的,所以这碗腊八粥就别有一番的滋味。现在八宝粥不仅仅是腊八节必吃的美食,更是人们早餐暖胃的必选。
八宝粥/资料图
八宝粥为何不叫七宝粥、九宝粥?
北宋文学家苏轼《豆粥》的诗句,其中引用了两个有关“豆粥”的故事:前一个是东汉刘秀起兵时,有一次到了滩沱河下游饶阳芜萎亭.天冷,无食,他乘坐的指挥车的车轴又陷人河中,冯异慌忙给刘秀捧来了豆粥。冯异抱来湿柴,邓禹烧火,刘秀对着破灶亲自烤衣服,刘秀的饥饿寒冷顿时解除。另一个典故是石崇、王恺比阔斗富。这首诗启示我们,“粥”这一佳肴,先人们早已掌握了熬制技术。有关文字比较早见于周书:“黄帝始烹谷为粥。”
古人把喝粥归纳为三点:一是家贫食粥,二是灾荒年贩饥食粥,三是养生食粥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有:“养衰老,授几杖,行糜粥饮食。”可见周代粥就被当作养生“敬老”食品了。
“腊八粥”也叫“七宝五味粥”,兴起于宋代,起源于佛教,也叫“佛粥”。《岁时杂记》《燕京岁时记》都有记载:“八日僧家以乳荤(新鲜的菌类)、胡桃、百合等造七宝粥。”
佛祖释迎牟尼在雪山修行六年,有时日食一粟一麦,饿得骨瘦如柴。始终未能与解脱境界相应,于是,他放弃苦行,接受牧牛女的奶酪,身体得到滋养,于菩提树下进人禅定境界,在四月初八晨睹明星而成正果。这一天传到中原后误认为是腊月初八,因此寺院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便以擂米、花生仁、莲子、黄豆、赤豆、绿豆、白果、红枣等为原料熬煮成粥,供奉佛祖。寺院称此粥为“腊八粥”。后来信奉佛教的百姓在腊月初八这一天,也在家熬腊八粥供奉佛祖,年复一年,演变成腊月初八食腊粥的民俗。
(东京梦华录·十二月)载:“初八日,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,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,坐一金铜或木佛像,浸以香水,杨枝洒浴,排门教化,诸大寺作浴佛会,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,谓之“腊八粥”。
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各种原料不论多少下锅熬成的粥都叫“八宝粥”,不叫“七宝粥”,也不叫“九宝粥”是有来历的。天下宝物,莫过于皇帝的御印,古代的帝王有六枚御印.也叫“御玺”,分别叫行玺、之玺、信玺、天子行玺、天子之玺、天子信玺。到了店朝,店王朝李渊说他的老祖宗是老子李耳,店室江山是“神命、天授”。既然是上神给的,就应该有“神玺”和.‘受命玺”,店朝皇帝增加到八枚御印。到了北宋,宋徽宗又增加了一枚御印,叫“定名玺”,并把“御玺”改名为“御宝”,因此就有了“九宝”。金人掠走了宋徽宗、宋钦宗二帝,“九宝”也落人金人之手;到了南宋,宋高宗赵构命匠人复制“御宝”时,认为‘’九宝”是个不吉利的数字,造成宋徽宗、宋钦宗二帝成为亡国之君,“定名宝”就被剔出“国宝”之列,仍按唐代八枚御印复制。“八宝御玺”复制好开印这一天,南宋王朝设“八宝宴”,以示庆贺。从南宋开始,各地酒楼、饭馆便效仿皇宫中的“八宝宴 " 八宝粥”“八宝鸭”流传至今。
八宝粥营养齐全,是养生饮食的必选!
我们已经知道,大米或糯米中营养是不完全的,缺乏不少营养成分,如:蛋白质含址较低,蛋白质中赖氨酸比例不足,维生素、矿物质不足……而八宝粥、腊八粥营养平衡,符合人体需要。熬制八宝粥、腊八粥所采用的原料,除了大米或糯米外,根据各地不同的食俗,采用不同原料,如小米、绿豆、红小豆、核桃仁、花生仁、大红枣、山药、莲子等混合熬制成粥,营养丰富。
八宝粥、腊八粥是蛋白质互补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应用,也是营养学上提倡的食物多样化的典型实例。各种食物营养价值都不同,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。例如谷类缺乏赖氨酸,而豆类赖氨酸含量比较高;小米中含亮氨酸比较多;各种坚果类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,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。五谷杂粮混合煮粥,可以充分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,相互取长补短,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,维生素、矿物质、微量元素互相补充。因此,八宝粥、腊八粥是营养比较全面的食品,有益身体健康。
食粥是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,根据各地方的食俗,熬制成花样繁多的各种粥,如二米粥、蔬菜粥、皮蛋粥、豆粥、肉粥等,都符合营养学上所提倡的饮食多样化。经常食用粥具有营养健身之功效。
关于食尚香八宝粥技术培训:
食尚香小吃培训学校,专业致力于小吃培训12年,经12年发展已成为国内大型的正规小吃培训机构,集团始终坚持"谦、诚、善、思”的核心价值观,致力于成为一家百年知名企业。12年来,我们一直秉承“以客户需求为核心”的理念,已为全国各地10多万学员提供专业服务,赢得了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信赖,学员在这里学习,保证没有后顾之忧。如果你有兴趣和学习的想法,欢迎来电咨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