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胡辣汤和陕西胡辣汤有什么区别?胡辣汤是怎么来的?
郑州小吃培训学校 | 2016-11-01
胡辣汤
阅读:130
胡辣汤,是以少林寺“醒酒汤”和武当山“消食茶”为基础做出的一道色、香、味俱佳的汤。这种汤既消减了茶的苦味,又去掉了汤的辣味,能醒酒提神、开胃健脾,是一种适合北方人口味、辣味醇郁、汤香扑鼻的知名汤品。在各地的胡辣汤中,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比较为著名。
胡辣汤/资料图
胡辣汤的特色:
逍遥镇胡辣汤的汤底,多是由牛肉汤制成的。肉汤香味浓郁;汤里的面筋、腐皮等辅料比例搭配合适,汤的稀稠适中,辣子油的颜色非常鲜亮。吃的时候,可以加人少量的醋和小磨香油,然后直接配以油条、油饼、油摸头、肉盒等食品食用,味道很好。如果有爱吃辣的,可以额外在碗里放一点辣椒;对于不太能吃辣的人,则可以选择“两掺”吃法,即将胡辣汤和豆腐脑混合在一起吃,别有一番风味。等到吃完之后,客人嘴里的肉香和胡椒的麻辣味能保持10分钟以上,后劲很足。如此美味的胡辣汤,它有什么来历和传说呢?
胡辣汤的用料是什么?
胡辣汤是郧县独有的一种经济实惠的小吃。糊辣汤用料讲究,作料齐全。主要有粉条(本地红薯粉)、面筋、山药、黄花、木耳、海带丝、牛肉丁等。作料有胡椒、丁香、肉桂、草果、西苟、辣椒粉等,混合碾碎备用。
胡辣汤的做法是先将主要用料煮熟,再用糖酱加色,并用洗面筋的水粉打黄,放入一口大锅里煮30分钟左右即可。做好后的胡辣汤呈粉红透明的糊状,热乎乎的,香气扑鼻,味美可口,微辣而味长。
胡辣汤的由来:
北宋末年,宋徽宗身边有个小太监,因善于揣摩圣上的心思,深得宋徽宗喜爱,常带他出宫游玩。这年夏天,宋徽宗让他回乡省亲,小太监在宫内养尊处优惯了,哪经得了长途跋涉,几天走下来累得半死,正好路过嵩山少林寺,急忙进去歇歇脚。
方丈知道来人是皇上身边的红人,自然热情款待,奉上一碗少林秘制解暑汤。小太监饮后觉得神清气爽。临行时他向方丈讨要解暑汤秘方,方丈哪敢怠慢,马上赠给了他。
回到老家,小太监天天酒肉无度。他食量大,却便秘,听说老家有郎中专治这病,就上门去要方子。一试,果然很有效果。
小太监觉得这两个方子很有用,回宫后便寻思将它们献给宋徽宗。他找来御膳房的太监及太医,将两个方子结合起来,反复试验,做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来。小太监让宋徽宗连饮数日,宋徽宗果然精神矍砾,龙颜大悦,赐小太监国姓“赵”,御封此汤为“赵氏延年益寿汤”。
后来,金兵攻破开封城,掳走了宋徽宗。战乱之中,小太监随逃难人群向南而去。由于长途奔波,没过多久便身染重疾。等他逃到逍遥镇码头时,小太监再也支撑不住,昏倒在码头上的一个茶水摊前。次日一早,卖茶的王老汉发现摊前躺着一个人,便将他拖到屋内救治。
王老汉收留了小太监。为报救命之恩,小太监将“延年益寿汤”的方子给了王老汉。在小太监的帮助之下,王老汉将茶水摊变成了早点摊。当时的逍遥镇已成金人之地,金人喜食牛羊肉,小太监就在延年益寿汤中加入牛羊肉,熬成牛羊肉汤粥。
一天一个金人客商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香料散落在汤桶内,老汉舍不得把汤倒掉,随手搅和一下又盛给客人,客人喝罢连声赞好。小太监甚是纳闷,舀出一尝,辣香醇郁,沁人心肺。原来,汤中近三十味中药内本来就有干姜、良姜、草拨、肉桂、山奈等,辛辣味已够醇厚,再加上这种香料的冲味,一下子把这种辛香味激活到极致。小太监忙问金人所遗何物、何处购买。金人告诉他,这种香料叫“胡椒”。从此,这“延年益寿汤”里又多了一味胡椒,名声大振。为了方便好记,小太监把汤的名字改为了“胡辣汤”。
王老汉去世后,小太监在继续经营胡辣汤的基础上,增加了羊肉包子、锅盔、烧饼等,且胡辣汤一年四季配方不同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成了河南的名小吃。
河南胡辣汤和陕西胡辣汤的区别:
西安回族的胡辣汤,受河南胡辣汤的启发,但结合了回族本民族的饮食习惯,减轻了胡椒的辛辣,加重了咸味和麻辣味。
“河南胡辣汤里的羊肉牛肉是肉片或肉丁,到了回族胡辣汤里变成了牛肉丸。河南胡辣汤里加海带、木耳、黄花菜,回族胡辣汤借鉴了回族传统烩菜的形式,加入了胡萝卜、土豆、包菜、花菜和木耳等。”白剑波说,因为回族人在传统上是抵制海产品的,故胡辣汤里减少了海带。
在制作方式上,河南的胡辣汤用鲜羊肉汤用底汤,西安回族的胡辣汤是用牛大骨加葱姜料酒熬制而成。前者用洗面筋的水勾芡,后者用土豆粉勾芡,陕味的回民胡辣汤也因此显得更加粘稠,有了“糊辣汤”的写法。